余国良:中职学生教育的密码
[ 2013-4-19 14:12:00 | By: 常战辉的博客 ]
 
中职学生被很多人称为是垃圾学生,认为他们行为习惯差,没有理想追求,最难管,也最难教。中职学生的德育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最近,读了刚刚由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的衢州市工程技术学校教师余国良的专著《爱与智慧——中职学生教育密码》,感慨颇多。
    余国良是衢州人,小时候放过牛,种过田,也当过兵,转业后从事中职教育,在中职教育的岗位上辛苦耕耘了25年。25年来,这位并非科班出身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心,潜心研究中职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可以说,这本新作就是他这二十多年来的工作心得。
    在余国良看来,教育这批普通人眼里最难教、最难管的中职生,最好的办法是爱。他在书中说,要把学生当“恋人”,只有带着期望的眼神来看这批学生,才能看到学生的优点,才能给学生以动力。余国良在书中说,“别嫌弃这群孩子”、“孩子难教别埋怨”、“多点赏识,少点批评”等等,从这些话语中,可以非常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中职学生的无私和宽广的爱,在他的眼中,这批遭受升学教育失败的学生都是孩子,一个个可爱的孩子,需要他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用爱心去点燃希望与激情的孩子。
    爱是教育的基础,但光有爱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很显然,教育是要讲究智慧的。在这本书里,余国良老师介绍了很多技巧,比如“学点农夫的‘教牛术’”、“点亮孩子们心头的灯”、“改变孩子‘赖床’的三贴良方”等等,每一篇文章,都介绍了一个很管用的教育方法,无论从学生的理想教育,纪律教育,还是细到学生的寝室管理和学生的不良习惯改正等,书中都给出了一些管用的方法。可以说,这对中职教师,甚至对普通学校的教育都有非常强的指导意义。去年,全省的中职德育工作会议期间,省教育厅的一位负责人听了余国良的报告,对他的观点非常感兴趣,并让他专门写了一个材料。后来,余国良应邀在省内几十所学校讲了五十多场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想,也许这就是爱与智慧的影响。
    据了解,这是目前我国第一本针对中职德育的专著,填补了我国中职教育专著的空白。不过,与其他专著很不一样的是,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浸透着泥土的芳香,没有多少高深的理论,更没有陌生的名词,都是一些实实在在的话语和事例。余国良经常用农民种庄稼等农事来打比方,引用一些民间的语言,形象生动,引人入胜,如“癞痢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好”等。同时,他自己也编了一些教育的顺口溜,如在第七章《寻找幸福的钥匙》中就有“只要身体好,人人都是宝;只要手脚灵,人人都能行”,“爬墙要不得,手脚要骨折;命差不要怪,习惯在作怪”等,余老师很善于把复杂的道理用几句顺口溜来讲,通俗易懂,深入人心。
    在教育越来越讲究专业化的时代,衢州市技术工程学校的余国良老师却以自己充满乡土味的德育思想博得了省内外同行和专家的喝彩,这也说明,在这个讲究专业化的教育时代,爱心才是教育的基础。从某种方面说,如果没有爱心,余老师也不可能写出这么一本书,这本书也正是他爱心的体现。
    爱是灵魂,智慧是爱的化身。现在,有许许多多的教师和家长为孩子的教育而紧皱眉头,伤透脑筋,看了余国良的这本书,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原来教育就是这么简单,教育需要爱与智慧。
 
 
  • 标签:转载 教育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19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