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创新
[ 2013-4-16 16:59:00 | By: 常战辉的博客 ]
 

也谈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创新

 

在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技术人才,单是利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多渠道、多侧面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还不够,更应将情感、意志、性格、信念等个性品质方面的培养融入语文的教学创新当中去。就目前来说,这一要求正是职业学校迫切需求的,必不可少的方法之一。只有这样,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才能同普通学校的语文教学区分开来,走出一条具有职教特色的语文教学之路来。

一、在教学中贯穿树立远大理想的精神教育

    要不断激励学生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人。有了伟大的目标,才能产生伟大的动力。具有远大理想,才会自觉明确学习目标,跟上时代发展,勇于做时代的弄潮儿。勇于创新,开拓进取,是具有远大理想的人的美好品质。在语文教学中大量介绍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的事例,让学生从中间明白,要从现在起,就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实践证明,人的创新意识越明确,创新思维也越活跃,创新方法赵多样而熟练,他的创造力就越强。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习惯

    激励学生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思想政治的教育活动,不仅仅是班主任的事情,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不但有专业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要有学习方面的教育。只有远大理想,没有实际行动,实现理想也是一句空话。只有勤奋好学,才能变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为具体的行动,从而不断积累知识。积累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就不可能有新问题的提出、新见解的产生。只有勤奋好学的人,才会对已有的概念、观点、方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视野更开阔,从而破旧立新。

三、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

好多老师总是埋怨,学生不会写作文,其实,学生不会写作文,除了词汇的积累欠缺以外,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不会细心观察事物。语文教学要激励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养成经常细心观察、深入思考的习惯。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处处留心、时时在意,才可能充分感知外部世界的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也只有养成了深入思考的习惯,才能捕捉内心世界的瞬间感悟。细心观察就容易打开思维之门,就会去探究大千世界的奥秘,在此过程就可能产生一些非理性的、突然到来的某种新念头或做出某种新判断,这种直觉思维稍纵即逝,粗心大意的人很难把握。直觉思维产生的想法,往往会推动细心的人去求证,从而纵横比较,然后运用理性思维,得到新的准确的见解。牛顿发现的苹果落地现象,正是细心观察的结果,如果没有牛顿的发现,也许我们还在万有引力的思维之外摸索。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丰富感情

感情丰富能使人激情昂扬,满怀激情就会产生强烈的愿望,强烈的欲望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苏霍姆林斯基主张教学过程也应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才可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到学生的情感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的、有效的作用。语文课堂是最能调动学生感情的良好教育场所,只有声情并茂才能从学生的心底打开这扇从不对外开放的窗户,引导他们在心灵的深处进行教育和开导。对任何事物都冷眼旁观、无动于衷甚至麻木仁的人,是不可能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的。

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鲜明个性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育人,培养能在现代社会生存发展的人。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个性鲜明的个体,应尊重学生个性,鼓励标新立异、奇思妙想, 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无拘无束。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受传统的制约,不因循守旧,不人云亦云。标新立异是个性的显现,喜欢标新立异是学生走上创新的起点。我们尊重学生的个性,更能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有独立的人格。个性的张扬会使他们的表现欲望更强,在学习过程中能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能更好的结合起来。
 
 
  • 标签:教育感想 
  • 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  < 2019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搜 索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天涯博客欢迎您!